业务挑战

解决方案

领导层级

资源&活动

关于我们

联系我们

数字化学习并非「放羊」,行为设计引燃学习动力

>资源&活动>调研报告>领导力学习数据赋能指南>技术为辅,应用为王>数字化学习并非「放羊」,行为设计引燃学习动力

好的内容是定海神针,却并不能药到病除。培训服务于企业发展与业务目标,未必与员工个人兴趣或期待完全一致。所以,在内容维度之外,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:如何确保在线上低干预甚或零干预的情况下,他们依然能完成你项目所期待的学习行为?


行为设计是为学习效能保驾护航的利器。行为设计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产品领域炙手可热的方法论之一,已经在游戏、电商、新媒体等需要大量影响用户行为的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。而行为设计在培训领域的应用与探索则方兴未艾,通过激励机制、交互设计和数字化技术一起,让学员在培训中的行为做出符合我们期待的变化,是行为设计能为企业培训带来的价值。

 

DDI英跃发现,三种方式,即可将行为设计巧妙地融入线上学习项目。

三种方式将行为设计融入线上学习.png

 

目标设计,激发完成学习的自我驱动


在培训中,能激发出学习驱动力的目标设计,是提升学习完成率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这种目标设计通常符合三个层次:

 

在价值联结层产生认同 


这是所有目标设计能成功的关键,找到对使用者而言的价值,才能引发使用者的共鸣和认同,产生想要完成的动力。


价值联结未必一定是具体的、实用的这个能帮助我解决什么困难能让我知道这件事能够怎么做,也可以在于更高层面的人生意义上让——能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

 

在行动指示层澄清路径


无论是什么样的培训,学习者对投入和学习效率始终是敏感的,如果他(她)对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不清楚,或者觉得行动指示过于模糊而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的话,很容易就在中途放弃。

 

因此,目标设计的第二个层面,就是针对行动给出指示。一般而言,三个时间节点的指示最为重要:

  • 学习开启时,这时候让学员看到学习路径的全貌,让他(她)对大致的学习内容、时间投入有所认知;

  • 每个学习环节结束后,及时反馈进度(如:你已经学习了38%的内容)和阶段性学习收获(如:通过情景模拟,你已经掌握了三个典型工作场景的最佳应对方法);

  • 学习尾声,越临近目标,其实是学员越疲乏的时候,此时也需要有进度提醒,让学员意识到自己离目标已经如此之近,从而一鼓作气,达成目标。

 

在视觉呈现层吸引注目

无论是价值联结还是行动导向,最终呈现在学员面前的,一定是一个视觉化的目标设计,所以这一层是直接指向学员的感知。如果在这一层面上不具备吸引力,那么无论前两层做得再好,用户也不会被吸引到。视觉呈现的设计需要考虑两点:

1. 目标信息的可视化:如何通过视觉方式呈现目标的价值点和进度信息;

2. 学员偏好:不同背景(年龄、职能、职级)对视觉呈现的偏好。

 

游戏化的设计,让练习上瘾


考虑到时间的重要性,学习者渴望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

 

数字化的价值,在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,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。

 

培训管理者都知道,学习的成效,不仅仅单靠完成就足够,而是与学员是否在一些关键学习环节(如:课程练习、模拟演练等)有持续、重复的练习行为有关。但是,重复行为往往会令人感到厌烦和乏味,要激发这类行为需要从增加趣味的游戏化入手,让学员做到乐此不疲。

 

游戏化的机制有很多,在培训中,如果以激发重复练习为目的,反馈探索的游戏化机制最为适用。

 

反馈是最重要的机制,没有之一


在有效的数字化学习中,反馈可分为内容型反馈和评估型反馈两种:

 

  • 内容型反馈:用于学员在知识练习/情景模拟的每一个行动后,给出及时肯定或指出问题所在,这样能帮助学员对自己练习的质量有清晰及时的认知,从而保留或巩固正确的知识和技巧,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。同时,这个过程也会让学员感受到回报和认同。

  • 评估型反馈:在学习过程中,用游戏化等级(比如:星星数、排行榜)来展现学员的练习情况的好坏。这一类反馈,由于用游戏化的手段给到了一个好的标准(如:五颗星星都拿满才是满分、排行前30名才是优秀,等等),这种通过游戏化呈现的评估标准不会引起学员对学习评估的反感,相反,会引发起学员的好胜心,为了提升自己的等级和排名而不断努力,从而达到反复练习、不断进步的目的。

 

探索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

在同一个主题下,对不同场景/路径的探索,更有助于多个知识点/技巧的融会贯通。一般而言,基于决策树或自适应的推送逻辑的练习都属于这一类。如果一个练习能激发出反复探索的兴趣,毫无疑问,就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。探索机制一般包含两点:

 

  • 多变的练习路径:单一、线性的练习路径是无法激发出探索的好奇心的,只有当练习本身包含足够多的可变化的场景和路径时,探索才会成为可能。

  • 随机奖励:除了常规的及时反馈之外,在过程中预先埋下一些随机奖励,由于这些奖励的不可知性,会给学员带来惊喜感和好奇,从而激励他们进行下一次的练习。


善用人际激励,数字化也有想象的共同体


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同伴学习(Peer Learning)永远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希望与同事一起学习,交流思想,分享见解,提出问题。

 

也许有人会有此误区:脱离了面对面的交流,就没有了同伴学习。而我们的调研和实践却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,数字化的同伴学习有其独特优势,与线下相比,有差异,但并无差距。如何做好人际激励,可以分成以下两步:

 

第一步,数据观察,清楚学员偏好

数字化拥有的数据优势,让我们能更精细地了解学员互动偏好,从而能给出相应策略。如DDI英跃通过训练营方案中的学员行为数据(如:作业提交数、浏览数、评论数等),发现学员的同伴学习偏好可分为如下四类:

 

数据观察,清楚学员偏好.png

 

第二步,因人而异激励策略,逐级传递的互动效果

明确了学员偏好,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员制定激励策略(如下表所示)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人际激励可以实现往往是1+1>2」的效果,并不只是满足每个类型的偏好,更是能促进同伴学习的良性互动。譬如,以上述点评类学员为例,奖励其高质量的点评,其实就是一个一举两得策略,不仅是对其行为的认同,同时也通过鼓励其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点评,以此让表现型学员受到更多积极反馈,又进一步带动其产出的热情。

针对不同的学员制定激励策略.png

领导力学习数据赋能指南

下载
业务咨询
订阅我们

扫描二维码
关注「DDI智睿咨询」

电话联系

如何帮助您?请致电

如何帮助您?

让我们对您的公司有所了解,以便我们可以开始帮助您创建更好的领导者,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。